生态环境部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长白时评:城镇化绿色转型,避免“运动式”减碳

发布时间:2021-09-15 13:30    浏览量:297     分享:

简称为“国合会”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1年年会,9月7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期间,年会主题论坛紧紧围绕“碳中和背景下中国城市低碳转型与社区绿色技术创新”而展开,所提出的建设绿色城镇化如何避免“运动式”减碳问题,值得重视和解决。

建设绿色城镇化,是坚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中国行动全面落到实处的正确选择。而减碳问题,也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问题。建设绿色城镇化,坚持减碳到位、减碳有效、减碳持续,也始终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如果搞任何形式的“运动式”减碳,那么,就是背道而驰,让形式主义毁掉了建设绿色城镇化前程。对此,中国行动坚持不偏离方向,让新发展理念当家,更讲究提高质量成色。

如何避免“运动式”减碳问题,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国的权威专家们,分别给出了中肯建议。我们可以倾听一下这些建议,从深层次认识和解决“运动式”减碳问题。当然,中国在行动,全球更要有所呼、有所应。在中国,有新发展理念的统领,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地的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早已起航,并正在强力推进。在上半年举行的碳中和生态城镇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也围绕低碳技术、气候与环境保护、智慧低碳城市等方面展开了讨论与交流,肯定了中国行动广泛深入开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整个研讨会气氛热烈,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业内人士认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是全球面临的共同课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绿色发展目标,展现了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产业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主动作为。而树立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如此行动,将引领全球经济、技术的变革方向。企业要依托智慧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通过绿色建筑标准开发建设,引进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和设施设备,科学布局绿色生态活动空间,实施能源和排放精细化管理,为城市提供绿色健康发展动力,从而扎实助推碳达峰、碳中和长远目标的实现。

自然资源是整个碳循环的基础,正是自然资源决定了碳循环本身的产生、循环,以及人类对它的控制、使用和处理。实际上,对于人类而言,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构成人类社会经济体系的基础,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石,必须予以尊重。这是著名经济和低碳专家阿尔弗雷德·皮特勒教授所作出的表示,从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减碳问题的必要和重要,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投入其中,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在于真减碳,求实效,而不是搞“运动式”减碳,更不是说说而已,实际无动于衷,做表面文章。

为自己国家负责,也为世界负责,此为中国行动务实扎实的表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既是中国政府对世界安全与发展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高质量新台阶的客观要求。专家们提出,中国应结合城镇化建设实际,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在低碳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把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结合起来,走出中国城镇化建设新道路。可见,城镇化绿色转型,避免“运动式”减碳确实非常必要、重要,应引起足够重视。

正确理解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到绿色技术研发推广,无疑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动能之一。重视社区作为城市基础单元在绿色城镇化和绿色技术应用中的关键地位,关注技术创新对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的带动作用等,中国行动也无疑凸显出大亮点。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