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将近,未来碳资产管理或与你有关

发布时间:2021-11-12 15:15    浏览量:268     分享:

本周,除了进博会之外,全球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6次缔约方(COP26)会议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热点话题。

新课题:企业如何利用碳交易市场最大化自己碳资产价值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明确。《意见》是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覆盖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是总管长远的顶层设计,是“1+N”中的“1”;《方案》是“N”中为首的政策文件,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相关指标和任务更加细化、实化、具体化。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及基础设施咨询主管合伙人朱亚明表示,这两个文件列举了我国的基本任务和实施原则。其中双轮驱动原则非常重要,双轮驱动就是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其中市场发力,碳交易市场必不可少。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覆盖温室气体排放市场,但离一个发育完善的碳市场还早。要形成合理的碳价还必须扩大交易主体,纳入更多交易产品,完善交易机制,特别是对碳排放配额体制进行改革。

“更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国际上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还没有形成,COP26有一个重要议程就是看看在这方面能不能取得一些进展。中国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实践,在这方面增强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他说,跟碳市场发育完善相辅相成的是企业如何利用这个交易市场来最大化自己的碳资产价值,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管理和运营体系,针对这个话题安永受财政部评估中心委托,正在实施一个课题。

在第四届进博会安永碳市场展望及碳资产管理沙龙上,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交易咨询服务合伙人萧富升介绍,中国2020年碳排放总量约103亿吨,占全球碳排放量17%。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很多挑战,也创造了很多机遇,这些挑战和机遇最终要传递到企业和机构。企业通过节能改造,减少碳排放,因而增加可以在市场上流转交易的碳排放权配额,也可投资开发一些减排项目所产生的碳排放信用额。战略规划方面,包括减排目标的制定,碳盘查、碳监测,如何量化开发减排项目所带来的效益和风险,甚至通过收购或投资来获得碳资产开发的能力,或者直接获得碳资产,协助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安永也关注并且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服务。

上海环交所在制定上海碳普惠机制

今年7月16日,我国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10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的生态环境厅(局)督促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尽早完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确保2021年12月15日17点前本行政区域95%的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12月31日17点前全部重点排放单位完成履约。业内人士预计,临近履约碳市场交易会活跃。

上海环交所碳中和运营总监彭峰指出,此前8个区域性碳交易市场覆盖约30个行业,纳入控排企业2800多家,合计配额分配规模超过10亿吨。8年来总体交易量并不大,累计碳配额交易5亿多吨,CCER(⾃愿核证减排量)累计交易3亿多吨,还有很大空间。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45亿吨,实际覆盖2100多家发电企业,但总体配额量已经远远超过8个区域性碳市场总和,是此前交易规模全球最大的欧盟碳交易市场的3倍。从全国碳市场规划看,虽然目前只电力行业被覆盖,未来8个行业都会被覆盖,涉及8000到1万家企业,可能在“十四五”期间这8大行业陆续被纳入。

“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希望更快能够让非履约企业,即投资机构进入市场。个人未来合适时期也有可能参与全国碳市场。”他说,现在配额分配无偿为主,将来会逐步过渡到一部分有偿发放,而将来有偿发放很可能通过拍卖进行,单向竞价交易方式主要是预留给未来拍卖的通道。他还分享道,

大家不要只关注到配额,因为配额很直观,但是还有CCER,不是发给你的,而是给你可用的额度。怎么样把这部分额度用好,其实也非常重要。比如现在全国碳市场履约时可以用不超过5%的CCER,而一般CCER价格比配额低,是不是可以通过置换让企业的碳资产有增值?企业很容易忽略自己的碳资产究竟有多少,哪些属于碳资产。

此外,目前碳市场交易以现货为主,但是欧盟市场90%甚至更高以碳衍生品为主,所以我们希望将来开发和引入碳金融相关衍生品,更好地推动碳交易市场流动性,并且让碳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更好地对接。这块我们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非常希望尽快和大家见面。

不管是7+1的区域碳市场还是全国碳市场,都是强制减排市场。但要实现双碳目标,应该覆盖更多企业和公众,他们也是可能产生减排效果的主体。我们目前规划希望能够达成一个多层次的碳市场。上面两层是强制减排市场,下面两层是自愿以及正向激励方式。上面两层市场覆盖的企业,如不按照规则履约,可能要受到处罚;下面两层覆盖的,如果减排了,有奖励,这样可以鼓励更多人、更多企业参与到这个市场。

据悉,目前上海环交所受上海市政府委托,正在制定上海地区的碳普惠机制,希望那些小微的减排项目,以及大量公众减排场景,都能够有回报。回报可能是经济的,也可能是荣誉的。今年5月底,长三角三省一市签订了关于碳普惠未来联建的备忘录。未来上海的普惠机制很可能会推广到整个长三角地区,让更多人参与到双碳工作,值得期待。

来源:周到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