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聚力绿美广东·共做碳路先锋”——第二届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在广州举行。活动当天同时开展了以“绿美新广东 ‘碳’寻新能量”主题的圆桌会议,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碳交易所围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绿色金融创新等话题,多维度碰撞观点、建言献策。
“当前,广东政府、社会层面都十分重视低碳,这对于广东落实‘双碳’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会上,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低碳产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周永章表示,广东在绿色低碳转型上,总基调和步伐都迈得很稳。除了政府层面外,企业端和社会组织也都纷纷大力投入“碳中和”实践、“双碳”示范园区建设。在周永章看来,这些都是广东在落实“双碳”战略方面的亮点所在。
周永章介绍道,红树林、森林公园,都是充分具备广东特色的绿色低碳产品。在林业与碳汇结合方面,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无疑是成功的。截至2022年年末,广东省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2.14亿吨,成交金额达到56.39亿元,均居全国首位。
目前,广东省委、省政府正着力构建“1+1+N”政策体系,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周永章指出,在碳排放盘查和碳汇计量方面,在精准测量和大面积推广上,当前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还难以支撑。“此外,在‘双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系统思维还需进一步提升,‘碳足迹’‘碳标签’的核算标准建设应当继续发力。”
碳足迹是指产品或服务原料、生产、使用、废弃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既包括产品本身,也包括其产业链和供应链所涉及的温室气体排放。据了解,碳足迹核算对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降碳和我国如期实现“双碳”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周永章提到,要真正画上多种树和实现“金山银山”的等号,离不开“双碳”实践。其中,“绿美广东”建设和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