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否会有定向降息的效果?国泰固收研究:不会

发布时间:2021-11-12 15:04    浏览量:182     分享:

11月8日,人民银行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重点领域发放碳减排贷款后,可向人民银行申请资金支持。人民银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金融机构需向人民银行提供合格质押品。

碳减排支持工具是否会有定向降息的效果?我们认为不会。

首先,创设新工具的目的是减碳而非货币宽松。2020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17.38%,而2019年碳排放占比已经高达27.9%,2021年作为中国的“碳中和”元年,碳排放压力不小。考虑到2021年实现GDP增长6%的目标已经没有压力,四季度的首要任务反而落在了减碳。本次碳减排贷款定向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三个领域,创设目的明确是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非刺激经济增长。

其次,支持特定产业发展都会提供优惠利率。央行向金融机构提供减碳新工具的资金利率为1.75%,有观点认为提供优惠利率就是降息。但我们认为,如果绿色贷款与普通贷款利率一样,那也就无所谓“支持”,历史上针对技术改造、外贸出口、粮棉油、老少边穷、疫情等提供的贷款都是执行优惠利率,因此不能理解优惠利率为定向降息。比如,2020年疫情期间向特定企业提供的实际融资成本低于1.6%的再贷款,市场并未认定为降息,也没有形成降息效果。

此外,央行创设的新工具并非市场预期的GMLF,就是不希望形成降息预期。2019年央行创设TMLF,利率低于同期MLF利率15个基点,市场解读为定向降息信号,对债市有明显提振。如果本次创设的新工具为GMLF,是类似MLF但资金利率明显偏低的利率,市场降息预期就会很明显,但本次央行通过类似再贷款的形式创设新工具,就是不希望市场形成降息预期。

碳减排工具对债市的影响如何?我们认为中期维度偏利空。

本次碳减排新工具的效果更加偏向于宽信用。本次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成本1.75%,商业银行可以按照60%向央行申请资金支持,虽然新工具会增加基础货币投放,但能释放的基础货币期限短、规模有限,主要目的是增加绿色贷款,有望拉动银行加大其他行业贷款投放,从而拉升社融增速,形成宽信用效果,中期对债市反而偏利空。

新工具的创设意味着后续降准的可能性进一步下修。7月份意外降准后我们全面转向谨慎,核心原因就是认为年内再次宽松的可能性下降,但市场直到9月下旬才逐步修正预期。本次新工具创设,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中长期资金补充渠道,反而降低了降准补充流动性的必要,央行新工具越多,就越意味着后续降准的可能性越低。

此外,11月初央行并未像过去几个月一样立刻重返100亿逆回购地量操作,反而采取“逐步递减”的方式收回流动性,进一步印证了四季度的首要任务是维持资金面短期供需平衡,降准预期进一步下修。

历史上央行创设新工具时,市场是如何反应的?

2018年12月19日央行创设TMLF,利率较MLF优惠15个基点,使用期限可展期至3年。TMLF创设时央行货币政策取向是“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因此在创设当下有明确的宽松意义——为银行提供更长期限、更低成本的资金,当时市场普遍解读为“定向降息”、“打开利率下行空间”,TMLF的创设对债市提振作用也很明显,12月20日10年国债利率下行4bp。

再如,2014年4月央行创设PSL,创设之初是为了引导形成中期政策利率,在外汇占款增长模式下台阶后,作为补充基础货币的重要工具。减碳新工具的性质与PSL较为相似,也是需要提供抵押品的贷款,但减碳新工具由商业银行发起,而PSL是由央行主动发起,并引导银行中长期贷款投放和降低利率,因此在创设当下的主要目的也是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和降低社融成本,宽松的信号意义也比较强。

但是,本次 碳减排支持工具更接近“有抵押”的再贷款,且由商业银行主动发起,精准宽信用的效果更加明显。一方面,如果是类似MLF的工具,很难严格限定资金流向减碳行业,而本次新工具的发放方式更加接近于再贷款,只是需要提供合格质押品,因此“定向”效果更强, 避免对流动性形成全面提振;另一方面,无论是创设时间还是目的来看,本次碳减排贷款都是为了促进特定产业发展,而非刺激经济。

整体而言,本次减碳新工具的创设对债市提振效果有限,反而是中期维度可能推升宽信用预期发酵,并进一步削弱后续降准的可能性。基于前期对利率波段的分析,我们继续维持中期对债市谨慎的判断,顺周期波段“进二退一”的反弹行情正在逐步接近尾声。 (完)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