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定价是减少碳排放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如果在其他国家推进碳定价时袖手旁观,我国就有可能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进展,削弱我国企业全球竞争力,并降低我国在全球舞台上对气候问题承诺的可信度。
什么是碳定价?
碳定价即对碳排放征税,以减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其中有两种征收方式:一种即简单地根据排放量征税。第二种是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将总量控制与市场交易带来的价格波动结合起来。尽管两种方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能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碳成本内化。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实施了碳定价制度,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欧盟碳交易机制(EU-ETS)。美国部分州也颁布了这一制度。对现有碳定价体系的一个主要批评在于,其价格太低,无法有效减少排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主要排放国需要制定每吨75美元的碳价格以实现足额减排。
作为21世纪减缓气候变化战略的一部分,实施碳定价有助于中国实现两大关键目标:
减缓气候变化
碳定价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所必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减排方式。监管机构现有的指令和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到2030年排放减半的目标。虽然中国不能仅仅依靠碳定价来实现其气候目标,但正确的碳定价体系有可能成为中国最有效的减排工具。
提高中国企业的长期全球竞争力
碳价格的调节机制缺失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不知道政府的碳定价策略,企业就无法准确规划未来的投资决策。一些公司试图通过内部碳定价来应对这一问题。然而,如果缺少政府的相关指导,公司可能会低估定价。
实行碳定价也有助于确保中国公司继续进入海外市场。如果进口商能够证明“生产阶段已经支付了碳价格”,就可以避免在他国被征收同一税种。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制定碳定价,发生这种行为的可能越来越大。中国强劲的碳价格将确保中国公司能够继续进入国际市场,避免贸易摩擦。
要设计一个价格合理化的监管机制:多机构合作力保市场透明公开
碳市场的监管由政府平台公司公司、各排控大户和第三方机构共同组成。
三方独立运行,保证市场透明公开。 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一级市场的拍卖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程序、拍卖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拍卖结果是否公开公正、是否存在价格操纵及串谋的情况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开发跟踪系统用于记录二氧化碳配额预算及分配,以供公众进行浏览与监督。
而各管辖区内MRV 过程中的违规认定与惩罚则由各成员州环保部门负责,环保部门通过排放收集和监测计划系统客户端工具,将由控排企业安装的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计量的排放数据提交给环境部门,环境部门利用客户端工具进行电子审查并利用实地审核工具进行实地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