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国家节能中心处长时希杰应邀参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指数报告(2021)发布会暨第四届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在平行论坛二“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模式与路径”上参与讨论,他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妥善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政府与市场以及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关系;绿色”和“智慧”是长江经济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以下为会议纪要:
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召开第九次会议以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社会热点。11月,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写入《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做出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担当。
1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要处理好若干关系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要妥善处理好若干关系: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短期与中长期、政府与市场以及发展与安全。
(1)发展与减排。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虽然北上广深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仍有很多欠发达地区。我国的发展目标非常明确,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统筹考虑好减排的问题。
怎么处理好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关系,这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我们需要把握科学性,合理把握能耗双控的力度和节奏,要按照中央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要统筹好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
(2)整体与局部。我们要用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来做好“双碳”工作。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现在每个省都在研究制定自己的达峰时间、峰值。在研究制定本地区、本行业的行动方案、措施、达峰时间时要考虑全国统筹规划,要全国一盘棋。我总结为协同降碳。希望各地区、各行业能全国统筹、有序达峰。
(3)短期和中长期。2030年前要达峰,2060年前要中和。这两个事情是有关联性的,峰值越高,未来中和的难度就会越大。高耗能项目上得越多,会为未来中和阶段造成更大压力。要持续降碳,不能剧烈波动,也不能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要统筹好时间和节奏。
(4)政府与市场。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节能减排是有经济外部性的。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对降碳可能缺乏主观能动性。要通过加强外部监管,依法用好法律法规、标准等手段推动企业节能降碳。
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市场化手段,7月份推出全国碳市场,下一步要在绿色金融方面发力。在“双碳”背景下,迫切需要绿色金融加大输血、支持力度,不管政府、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要为降碳提供支持,实行双轮降碳。
(5)发展与安全。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对冶金、建材、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开展节能降碳工作时要考虑不能影响这些行业的生产供给,因为这些行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他们生产的产品是我们离不开的。假如因为节能降碳他们没有办法生产了,就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因此,我们需要在维护能源安全,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统筹做好工作。
另外,我们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研发风险、项目风险等。需要绿色保险为这些风险保驾护航,帮助相关市场主体稳健地、平稳地推进节能降碳工作,实现安全降碳。
2 长江经济带未来如何发展?
大的原则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总书记对长江沿岸11省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个人理解,“绿色”和“智慧”是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绿色”引申出“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指把生态的东西变成产业。“产业生态化”主要针对我们现有的工业、制造业,使其更加绿色化、环保化、低碳化,这是产业生态化的过程。由此可以引申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投资方向和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领域,比如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生态修复,污水垃圾处理等等。
“智慧”同样可以引申出两个化,即“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一方面,要“产业数字化”。对于工业和制造业,要把能源流、材料流、信息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增加智慧属性,推进“两化融合”,实现产业数字化。另一方面,要“数字产业化”,把数据中心、5G等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扩大规模,形成产业。下一步,我们要从数字行业里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要把数字经济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