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碳中和的关键是发挥市场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创

发布时间:2021-12-23 14:31    浏览量:184     分享:

“从经济学分析来讲,从过去几十年成本收益分析,到现在成本有效性分析,成本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碳中和未来的发展路径非常重要。”1128日,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在由《财经》杂志、财经网和《财经智库》主办的“《财经》年会2022:预测与战略”上如是表示。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

彭文生提出,传统上的应对气候变化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主要是碳价格的概念,碳排放经济活动带来的收益是个体的,损害由社会承担,为了纠正这样的外部性,我们需要提升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也就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

现在的气候经济学的分析是,在一个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怎么样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这样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把碳价格这个单一的概念扩展成绿色溢价的分析框架。

而降低绿色溢价有三个路径:第一是过去几十年讨论的碳定价,第二是技术进步,降低清洁能源的使用成本,最后是社会的治理。

彭文生认为,促进碳中和从根本上还要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也需要公共政策的干预,不仅体现为政府的投入、研发的投以及在绿色技术、绿色转型方面的投入,也涉及到政府公共政策设计什么样的市场,关键还是政府如何动员社会的资源,发挥市场的激励机制,来引入、投入,促进科技创新。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彭文生:谢谢主持人。刚才主持人也提到对未来的看法,绿色转型、碳中和,有相对乐观一点的,有相对悲观一点的,如果看长远的潜力,相对乐观一点,看短期的转型,如何把潜力怎么发挥出来,可能会看到的有好多问题多些,或者需要吐露的东西。从经济学分析来讲,它就是一个成本问题,实现碳中和是需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怎么理解这个成本和碳中和的关系?我今天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跟大家分享。

经济学研究气候问题,气候经济学分析碳减排的问题已经有几十年时间,为什么在过去效果有限?或者人们也不是那么重视,为什么这两年开始全球的重视程度大幅增加?我把它总结为过去的经济学分析是一个成本收益,比较一下碳减排的成本是多少,减少一吨二氧化碳排放,当前经济活动要付出的成本是什么?收益就是几十年以后或者上百年以后,因为碳排放减少,气候问题,地球变暖,伤害降低,这是一种收益,我们把这两个比较一下。

从经济学分析来讲,过去几十年成本收益分析,到现在成本有效性分析,成本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认识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认识碳中和未来的发展路径非常重要。

传统上的应对气候变化成本收益比较分析,主要是碳价格的概念,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所谓负的外部性,碳排放的经济活动带来的收益是个体的,比如发电厂,煤电发电的受益是个体的,碳排放带来的危害是整个社会承担,不是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国家,而是整个全球。所以要纠正这样的外部性,我们需要提升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也就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问题是碳排放的社会成本怎么确定,应该在什么水平?争议很大,主要是两个原因:碳排放的外部性是超时空的外部性,它的危害是长远的,今天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损害不是马上体现出来的,可能几十年以后才会充分体现出来。几十年以后的损害到底有多大呢?气候变暖,地球温度提高31.5度,上升2度,上升3度,危害到底有多大?这是有很大争议的,也就是说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涉及到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当代人和后代人,我们现在做碳减排,实际上是为了子孙后代,但当代人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怎么来平衡?这就是过去传统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的问题,所以国际逻辑协同特别困难,有长远的不确定性问题,有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对于当前和后代人的利益平衡有不同的取舍问题。

过去几十年正因为这样的争议,效果有限,一个体现是碳的价格有很大的争议,比如我列出的两届美国政府和两个学术界人士,201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威廉罗德豪斯教授估算的一吨二氧化碳排放的价格或者社会成本是37美元,另外一个经济学教授伦敦经济学家的,他估算的是266美元,这差别就很大。一个重要的差别是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怎么平衡。另外一个差异,两届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当时估算是42美元,到特朗普政府是7美元,由此我们就不奇怪为什么特朗普政府上台马上退出巴黎协议,因为他认为长远的伤害不是那么厉害,所以由此就很难有共识。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