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中国碳排放交易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1 15:17    浏览量:257     分享:

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

国务院新闻办10月27日发表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介绍,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落实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重要政策工具。

白皮书介绍,2011年10月,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7个省、市启动。截至2021年9月30日,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9.78亿元。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正式启动。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约1765万吨,累计成交金额约8.01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有关数据统计,截至10月1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达1877.68万吨,累计成交额达8.49亿元。

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CEA)现货,碳排放权交易采用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两种方式,重点排放单位须根据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向主管部门清缴上年度的碳排放配额,不足部分须通过碳市场购买。

10月19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徐洪峰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碳交易是绿色金融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全面提升我国碳交易的市场规模以及流动性,进一步丰富绿色金融的产品种类和体系。

10月15日,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运营中心副主任张瑶在2021中国碳交易与ESG投资发展峰会上表示,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年,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目前纳入的电力行业企业数量为2162家。

价格方面,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从48元/吨起步,最高时突破60元/吨关口,之后一路震荡下行,直到10月19日收盘价为43.43元/吨。

“双碳”目标下,全国碳市场不断探索、完善,交易细则将持续细化。

目前,全国碳市场只有碳排放权配额一个交易产品,张瑶表示,后续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适时增加其他的产品种类。同时还将推出一系列的交易细则,内容涉及对整个交易体系的管理和重点排放单位的管理,以及风控制度等方面的交易细则,最终实现全国市场平稳运行。

9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在合理科学控制总量前提下,建立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具有生态、社会等多种效益的林业、可再生能源、甲烷利用等领域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2021年7月,纳入碳市场覆盖的2000多家重点排放企业均集中于发电行业,碳排放量总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张瑶表示,展望全国碳市场未来发展,一要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平稳发展,二要稳步扩大交易主体范围,三要积极推动交易活跃度的提升,四要结合市场发展阶段有序推动创新交易业务和交易品种落地。

相信在将来,我国相关政策制定机构将会依据中国国情,不断改革、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规定,同时吸纳、借鉴国外的相关实践经验,不断发挥市场化资源配置的功效,加速相关控排行业实现碳达峰,以创新手段助力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达成。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