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2月3日,在国泰君安2022年资本市场云端年会资产管理分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对碳中和背景下的投资机遇与风险发表主题演讲。
马骏指出,虽然“碳达峰、碳中和”在去年下半年才提出,但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较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了全球首个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其中包括了四个支柱:
一是界定标准。我国有3套界定标准,一套是绿色信贷的界定标准,一套是绿色债券的界定标准,还有一套是绿色产业目录。
二是披露要求。计算并公示具体减排信息,有助于体现绿色投资项目的透明度。
三是激励机制。由于很多绿色项目并不是在早期就能够赚钱,所以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激励,除了政府支持,社会资本也要发挥关键的支持作用。
四是产品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
“据估算,中国的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到487万亿人民币,这一巨大的数字也带来了能源、交通、建筑和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投资机遇。”马骏说道。
但马骏也提到,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也要防控两种风险:一是物理风险,如海平面上升、飓风台风等带来的,由于财产被破坏而导致损失的金融风险;二是转型风险,即在碳中和背景下,由于高碳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和估值大幅下降,导致他们的贷款有可能变成坏账,从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的金融风险。
此外,马骏还建议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碳中和,包括加强公司治理,将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元素纳入到董事会的构架当中;设立量化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细化为可执行的具体流程;强化信息披露,详细披露碳强度以及气候风险分析的结果;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支持碳中和的金融的工具,比如将产品收益与碳中和绩效挂钩。(谭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