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推动生态系统碳汇 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

发布时间:2022-05-07 14:08    浏览量:203     分享:

“全球碳收支2020”研究报告显示,20102019年间全球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有31%被陆地生态系统吸收,有23%被海洋生态系统吸收。但当前生态系统碳汇概念、机理、计量、监测以及增汇技术和交易机制尚不明确,成为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程中负排放技术和管理中的突出短板。为此,特提出五个方面建议。

一是扎实开展生态系统碳汇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综合考虑我国生态系统类型、特点以及各类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效,深入开展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相关基础科学研究,推动生态系统碳汇概念、方法完善及相关国际规则修订。加快碳测算、碳生产、碳增长经营技术、碳投资与金融等涉碳相关专业和专门人才培养。可考虑设立碳管理专业硕士,尽快培养一批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门人才。设立碳应用研究专项,推动林学、生态学和应用经济学等方面的学科交叉,培养形成一批生态系统碳汇研究的技术力量和政策咨询专家。

二是尽快制定不同类别生态系统碳测算的方法与标准。建议对不同生态系统碳测算方法进行规范,针对森林,考虑树种、林龄、所在区域光照、温度、降水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制定统一的参数标准,设定规范的测算方法;针对草原、湿地等,按照不同草原和湿地类别,设定参数标准和测算方法;然后根据国家森林、草原和湿地资源调查数据,建立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碳测算信息管理系统,为碳交易提供全国统一的碳测算平台。同时将不同类别生态系统碳测算以及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标准化,形成全国统一的系列标准。

三是开展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稳定性、风险及管理优化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自然干扰加剧的背景下,重点分析气候、植被、土壤性质以及土地利用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碳库稳定性的影响,并据此进一步探讨生态系统碳汇增汇风险,评估影响生态系统碳库稳定性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构建生态系统增汇潜力评价模型,测算生态系统碳库的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对增汇潜力的贡献程度。基于优化视角,通过对存增量系数的调节模拟生态系统碳汇增长的演化发展趋势,分析生态系统增汇潜力的动力来源,进而为推动生态系统增汇提供决策参考。

四是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推进生态系统碳汇交易保障体系建设,明确生态系统碳汇的法律地位,清晰界定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的范围和对象;构建碳汇交易金融体系在内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环境,完善生态系统碳汇市场融资机制,探索建立中国碳交易标准体系;探索不同区域、不同流域、不同部门之间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探索采用PPP等模式,设计政府和社会力量合作开展碳汇林业的新模式;探索生态系统碳汇交易的评估、登记、监测、交易、监管五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途径。

五是进行不同生态系统碳生产能力测度,并建立碳增长的经营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开展碳交易以后,不仅要对现有的碳进行有效测度,还要促进森林、草原和湿地碳的生产和碳储量增长。先进经营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促进森林、草原和湿地的总量增加,同时也增强了碳生产能力。因为在逐步开展碳交易以后,对不同生态系统碳生产能力进行测度,推动碳增长的经营技术集成与系统化,将成为碳交易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系统梳理现有森林、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经营技术,并结合不同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下经营技术的集成与系统化非常重要,是推动碳生产和增长的核心所在。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各地开展碳生产和促进碳增长的先进经营技术的推广,我们可以选择典型区域的森林、草原和湿地建立示范基地,用于技术推广和服务。

(转自:中国财经报网)


Insert tit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