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
行业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信息

迈向碳中和,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发布时间:2021-10-15 09:24    浏览量:425     分享:

7月23日,由成都市慈善总会、商道纵横联合发起的CSR(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项目举办了第一期沙龙活动。活动以“碳中和背景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为主题,邀请企业、社会组织与CSR专家等,就碳中和背景下,企业是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今后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等议题展开分享及讨论。

路径:从碳减排到碳中和

“双碳目标”要求之下,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路径才最为合适?这样的路径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怎样的契合之处?在分享环节中,商道纵横合伙人彭纪来提出企业碳中和的路径。

首先从企业的内部治理开始。在“双碳目标”的要求下,一家企业应首先应从自身的使命开始变革,将气候承诺纳入公司使命,并将该使命传达至各个利益相关方,利于企业的一致行动。之后,在考虑现有的政策、法律、技术和市场等因素的情况下,企业需识别出实现“双碳目标”时的风险和机遇,及其带来的财务影响。在必要时,企业可能需要实施业务或技术的转型以适应“双碳目标”的要求。第三步就是基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能源结构等因素进行碳减排或碳交易。这一步骤主要以技术改造、提升能效、工艺创新、碳捕捉和参与碳交易、碳金融等为主要措施。要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还应持续推动碳中和相关的议题和技术研发,引领商业生态整体低碳转型,促进商业生态共建低碳发展。

随后,彭纪来分享了一些企业在CSR与减碳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包括:

• 通过减碳措施推动碳中和。如微软的减碳目标和措施,力求使其在2030年实现零碳排放。

• 林业碳汇推动碳中和。如岳阳林纸的森海碳汇为未来的碳交易进行布局,包钢股份则与其签署碳汇合作,购买自愿减排指标,实现碳中和。

• 绿色能源推动碳中和。如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其数据中心使用新风自然冷源、可再生能源等形式,降低碳排放,推动碳中和。

• 公益方式推动碳中和如诺华公司通过实施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其碳排放,推动碳中和。

实践:房产行业的碳中和和社会责任

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8年全国建筑过程能耗占全国能耗消费总量的46.5%,碳排放占51.3%。推动建筑行业碳减排、碳中和,对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房产企业应如何将碳中和与CSR进行有机结合?作为中国地产百强企业的领地集团分享了自己的实践。

领地集团助理总裁兼品牌总经理姚科表示,翻越碳达峰事关房地产行业的永续发展,碳足迹和碳核算体系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和核心,就如同企业做的量化考核一样,层层分解目标。他认为,规模越大责任越大,房地产行业是减碳行动中的主力军。“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为促进房地产行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姚科归纳出“三道绿线”:分别是绿色产城融合、绿色智慧赋能、绿色健康人本。首先,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城融合呈现新趋势,建设绿色、海绵、低碳、生态城市要与产业相结合。其次,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智慧是引领绿色发展的大脑,绿色智慧建筑则应是撑起城市生态未来的骨架。最后,要是以人为本,绿色建筑也就是环境友好型建筑,即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同时,领地成立公益品牌领地心计划,倡导“一心一益,共创美好”,分为绿色,助学,助老,赈灾四个方向,通过绿色、共创、可持续性发展的公益模式,持续在公益领域实践和创新,扩大公益边界,20年来多次被评为最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圆桌:碳中和背景下,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

圆桌讨论环节由商道纵横合伙人刘芸主持,围绕“碳中和背景下,企业应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这一主题,邀请了成都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蒋银兰、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荣道清、成都公益慈善联合会理事长周晓翔、领地集团代表文思倩及商道纵横合伙人彭纪来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短短30分钟对话和讨论中,专家和嘉宾们从各自的工作经验和行业观察的角度展开了跨界对话,就地产领域的碳中和实践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分享了双碳目标下不同行业企业的具体实践案例,探讨了碳中和引起的社会议题以及企业如何以慈善公益的方式推动碳中和,以社会力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关于CSR发展项目

CSR 发展项目由成都市慈善总会、商道纵横联合发起。通过沙龙、走访等形式,项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学习与沟通交流的平台,将可持续发展、责任投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战略,品牌,市场、供应链、公共关系等联系起来,帮助企业更广泛的认识企业社会责任与责任投资,理解慈善与公益的力量,能够为其运营的三重盈亏底线带来更多的价值与效益,共创社会价值。


Insert title here